论电影和话剧对元杂剧《赵氏孤儿》的当代改编毕业论文

 2021-04-06 12:04

摘 要

ABSTRACT 2

1.前言 3

    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3
    2. 相关研究进展 3
  1. 北京人艺版话剧《赵氏孤儿》之改编 4
    1. 林兆华导演对人物的改编 4
      1. 屠岸贾——为妻复仇的贤臣 5
      2. 程婴——被批判的愚忠 6
      3. 晋灵公——为势所驱的青年政治家 6
      4. 屠勃——懵懂的纨绔子弟 7
    2. 北京人艺版话剧《赵氏孤儿》的悲剧性 8
    3. 北京人艺版话剧《赵氏孤儿》改编之得失 10
  2. 电影版《赵氏孤儿》之改编 12
    1. 陈凯歌导演对人物的改编 12
      1. 凡人英雄程婴 12
      2. 一代枭雄屠岸贾 13
      3. 象征仇恨的人物——韩厥 13
    2. 电影版《赵氏孤儿》的悲剧性 14
    3. 电影版《赵氏孤儿》之改编得失 15
  3. 影视版与话剧版《赵氏孤儿》改编差异成因 16
    1. 导演个人风格差异 16
    2. 电影与话剧的形式差异 17
      1. 影视与舞台剧表现形式差异 17
      2. 电影与舞台剧的审美差异 18

结 论 20

参考文献 21

致 谢 22

中文摘要

摘要:元代著名剧作家纪君祥根据《左传》、《史记》等历史材料的记载,改编了一部流传至今的杂剧《赵氏孤儿》。这部作品是第一部流传到国外的戏曲,甚至在当今社会依然被各大导演进行改编和再创造。而在现代改编中,各个导演对其主题也有了不同的诠释。本文将通过研究两位导演对《赵氏孤儿》的改编,采用文本细读和对比研究的方法,探讨电影版《赵氏孤儿》与话剧版《赵氏孤儿》的异同。文章共分为三个部分,首先分析《赵氏孤儿》的两个现代版本改编,其次分析二者改编的异同及其改编得失,最后分析两个版本《赵氏孤儿》改编差异的成因,从中了解现代社会文化的多样性倾向。

关键词:赵氏孤儿;改编;社会文化

ABSTRACT

JiJunxiang,the famous dramatist in Yuan dynasty,adapted Orphan according to Shi Ji and ZuoZhua. It is the first opera of China spread to abroad, and a lot of directors are adapting this story now. However, different director has different view. So, this paper will analysis the different of the film version with the drama version by use the method of details reading. The paper is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 . Firstly, it will analysis the two

version of the adaptations, then analysis the merits and faults. Finally, I will analysis the reasons of it different ,and find the inclination of multiculture in contemporary society.

Key words:Orphan;adaptation;culture

前言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元杂剧《赵氏孤儿》在近代出现了许多改编版本,如戏曲的豫剧版,话剧的林兆华版和田沁鑫版,电影的陈凯歌版,以及国外的英国皇家莎剧团版与韩国的明洞剧场版。同一时代出现了如此多的改编版本,这一现象值得探讨。

与之前出现过的继承了元杂剧忠义观念的各种版本相比,新时代的《赵氏孤儿》表现出颇为不同的倾向,折射出当代文化思潮的复杂性与多样性。《赵氏孤儿》的 当代改编所要解答的核心问题是传统忠义观念在现代的取舍,以及与此相关的对 个体生命价值的探讨。这些改编版本既有共同之处,又各具特色,从一个侧面反映 出当代中国文化走出传统单一价值体系、走向现代多元文化的倾向。

相关研究进展

自 20 世纪 50 年代以来,《赵氏孤儿》改编的研究主要从以下几个角度着手: 第一,《赵氏孤儿》现代改编之主题的流变;第二,《赵氏孤儿》现代改编之人物形象的重新塑造;第三,研究改编版在故事情节上的重新设置。

《赵氏孤儿》是一部以历史故事为载体的悲剧,剧作家在剧中寄托了宏大的复仇与主题。随着时代的变化,《赵氏孤儿》也迎来了时代环境和文化观念多元化的挑战。经典之作想要走得远必将受到改写,传统文本的现代人文精神构建一度成为改编的热点。

本文将通过比较研究方法,从话剧与电影版本改编的异同中探索《赵氏孤 儿》的现代改编内涵,并对其剧本进行分析,从中了解时代观念的差异,对其展开系统全面的论述,加强我们对《赵氏孤儿》的理解以及文化观念的变化;更加深入地了解时代对文学作品的影响。

北京人艺版话剧《赵氏孤儿》之改编

《赵氏孤儿》是中国古典悲剧的经典之作,在中国流传了千年,深受人民喜爱。最初出现在中国戏曲舞台上的是元代纪君祥所做的杂剧《冤报冤赵氏孤儿》,简称

《赵氏孤儿》。

《赵氏孤儿》所记载的故事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而第一次将《春秋》所载的“赵盾弑其君”与“晋杀其大夫赵同、赵括族灭赵氏”这两件事联系起来的是汉代司马迁的《史记》。纪君祥将《史记》中记载的历史进行改编,使之成为了一部以历史为题材的悲剧。由此,元杂剧《赵氏孤儿》首次将赵氏孤儿这一历史故事搬上戏曲舞台,走进人民生活,并流传国外。

在纪君祥的改编下,这部作品既采用了《春秋》《左传》《史记》等记载所提供的素材,又不局限于历史真实,根据主题的需要对史籍的记载进行选择与虚构。在此基础上,元杂剧《赵氏孤儿》的故事情节更加曲折,矛盾冲突层层推进,回旋反复,使事件的发展跌宕起伏,引人入胜。同时,作者在激烈的矛盾冲突中展现出人物的不同性格,其对人物形象的塑造颇具典型性。从中反映出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人格美的追求,使观众在大团圆结局中深刻地领会中华传统美德。

纪君祥所作《赵氏孤儿》时正值元蒙统治时期,他在剧中抒发了自己对反抗元蒙统治者的民族意识,于是写下了春秋时期晋灵公不行君道,奸臣屠岸贾诬告赵盾有欺君之罪,晋灵公便下令诛灭赵家全家三百口人,其间诸多义士为救下赵氏孤儿而牺牲了性命。二十年后赵氏孤儿长大成人,杀了屠岸贾报仇雪恨。从观众的角度看,这部作品所传达的极具时代感的为集体奉献个人的忠义观念,很难与当今时代观念相契合,杂剧中脸谱化的人物也难以满足观众的需求。于是,这部作品在当代导演的改编下被解构,各个人物为孤儿所做的正义牺牲也不再是导演所要表达的重点。

林兆华导演对人物的改编

正因为原剧本所表达的传统观念与现代人所持的价值观有了较大差距,所以林兆华导演在重新将这部历经几个时代变幻的剧作搬上舞台时,给了观众巨大的惊喜:他向古人所信奉的“忠义”提出了质疑,进行了颠覆。

纪君祥笔下的人物形象是扁平的、脸谱化的,人物的性格较为单一。尤其在“搜

您需要先支付 80元 才能查看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优先添加企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