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反乌托邦小说中的极权主义社会形态探究——以《美丽新世界》《1984》为例毕业论文

 2021-04-07 05:04

摘 要

极权主义社会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是一种对社会权力极端掌控并尽一切可能控制公众与私人生活的政治制度。这种现象除了受到政治家的重视之外,还引起了很多英国作家的关注,譬如英国很多作家创作的反乌托邦小说,就描述了多种拥有不同形态特征的极权主义社会现象。本文以《美丽新世界》和《1984》两部英国经典的反乌托邦小说为例,分别从统治目标、统治方式、社会关系、社会等级以及社会中的个体形象这五个典型方面对极权主义社会的形态特征进行了分析,同时,对极权主义社会现象的成因稍加探讨,最后得出结论。

关键词:反乌托邦小说;极权主义社会;《1984》;《美丽新世界》

The Exploration About The Totalitarian Social Form of British Dystopian Novels

ABSTRACT

A totalitarian society is a special social phenomenon, a political system that does everything possible to control public and private life. In addition to being taken seriously by politicians, this phenomenon has attracted the attention of many British writers. Dystopian novels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popular in the UK . The dystopian novel in the UK describes a variety of totalitarian social phenomena with different morphological features. This article to the "Beautiful New World" and "1984" two British classic dystopian novels, for example, r uled separately from the target, way, social relations, social hierarchy, individual and social i mage the five typical aspects of totalitarian society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re Analyzed. At the same time, I have found out some of the causes about the formation of the totalitarian social phenomenon and finally draw the conclusion.

Key words:Distopian Novel;Totalitarian Society;Beautiful New World1984

目 录

前言 1

一.英国反乌托邦小说中极权主义社会形态分析 2

( 一) 科技发展和社会利益最大化的统治目标 3

(二)暴力手段对异端思想进行打压的统治方式 4

(三)独裁者与乌合之众构成的特殊社会关系 5

( 四) 极端分化的社会等级 7

( 五) 极度空虚的个体精神与情感 8

二.英国反乌托邦小说中极权主义社会形态的成因 10

(一)极权主义社会对语言的控制 10

(二)极权主义社会对思想的控制 11

结论 13

致谢 14

参考文献 15

前言

“乌托邦”(Utopia)是由英国著名的人文主义者托马斯·莫尔在 16 世纪早期所创制的一个术语。可以解释为“美好却不存在的地方。”①反乌托邦小说则源于人类对当时社会生活状况产生的强烈不满与忧患意识,以及人类对建立一个完美的乌托邦世界这一想象的深刻怀疑。

反乌托邦文学创作通常涉及多个主题,如反对极权主义、呼吁民主自由、追求人的全面发展与个性自由、反对极端科学主义等,而这些主题可以归结为一个共同的意义指向,那就是对于近代以来现代性发展与建构的深刻反思,其中渗透着对于人类命运与未来的沉重忧虑。②

极权主义是指某一人、某一政党或特定群体以独裁的方式垄断政权,一切决策、政治权力、经济政策皆由独裁者所掌控的政治现象。极权主义意味社会秩序完全由政治权力或国家权力达成,私人空间被压缩到几乎不存在的状态,自由被减至最低限度,社会群体失去其个性特征,沦为独裁者夺取和掌握政权的工具。③ 极权主义的产生和生产技术的大幅度提高是紧密相关的,没有技术的支持就无法进行极权统治,因此,两次世界大战前的工业革命,无疑是极权主义形成的一个重要的导火索。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社会动荡混乱,这就使极权主义政权的萌芽在俄国、意大利、德国等欧洲国家中得以存在和生长,而现代技术的领先则使他们能扩展和巩固他们的权力,使得极权主义政权逐渐趋于成熟和完整。

于是,在 20 世纪二、三十年代诞生了著名的反乌托邦三部曲,即乔治·奥威尔的《1984》、阿道司·赫胥黎的《美丽新世界》以及叶·扎米亚京[俄]的《我们》。其中《1984》与《美丽新世界》是英国的反乌托邦小说代表作,本文主要探究这两部著作中的极权主义社会形态特征及其形成原因。

① 姚建斌.乌托邦文学论纲[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4.

② 黎新华.反乌托邦小说中的现代性忧思[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12.

③ 张汝伦.极权主义和政治现代性——读《极权主义的起源》[J].现代哲学,2005.

一.英国反乌托邦小说中极权主义社会形态分析

英国作家以乌托邦文学的语言、幻想与讽刺的手法对传统的乌托邦世界进行批判和否定,这种反乌托邦小说在 18 世纪的《格列佛游记》中就已经初露端倪,

进入 20 世纪以后,反乌托邦文学几乎取代了乌托邦文学,在英国盛行。英国作家们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切入角度,著成了许多风格迥异却各具特色的反乌托邦小说。总的来说,在英国反乌托邦小说中,极权主义社会普遍体现为三个特征:

  1. 具有统一的意识形态,并制约人们的精神世界。
  2. 统一意识形态下的唯一政党,它控制国家的一切事务。
  3. 一个社会,一种声音,对社会意识形态进行全面控制。④

在《1984》中,乔治·奥威尔描述了未来社会在极权统治下的阴森恐怖的景象:到 1984 年,国家严密地控制着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爱情遭到禁止,婚配由国家安排;宣传机构“真理部”随时改写历史,以适应当时的政策需要;电视屏幕和窃听装置日日夜夜监视着每一个人的举动;“思想警察”可随时将能独立思考的“思想犯”化为灰烬;国家使用通用语言“新话”,以减少词汇量和改变词性来限制和操纵人们的思想。而在《美丽新世界》中,孵化育种场借助流水线以试管制造男性、女性和体格健全但无生育能力的中性婴儿,用电器调节他们的智力,按国家需要以五种规格生产人口,分别从事脑力工作、体力劳动和各种杂务。国家用科学方法和机械手段控制人们的思想,用化学物质调节人们的情绪,任何有独立思考倾向的人都将会受到放逐。⑤

凡此种种,都是极权主义社会在英国作家心中留下难以磨灭的阴影后,经过想象与夸张的修饰,通过文字反映在他们的作品中的特征,而在这两部小说的作者通信中,赫胥黎向奥威尔提到:“当权的寡头政团会找到更容易、少浪费的方法来控制和满足自己对权力的渴望”,而这些方法,在《1984》和《美丽新世界》这两部英国反乌托邦小说的代表作品中的体现是基本一致的,也就是说,“为达到更高的效率,这一变化是顺应趋势的,同时也是自然的。届时,我们面临的将会是不一样的、难以想象的噩梦。《1984》和《美丽新世界》中的噩梦,将会是

您需要先支付 80元 才能查看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优先添加企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