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白先勇小说《孽子》中的悲悯情怀毕业论文

 2021-04-03 12:04

摘 要

白先勇是最早被介绍到大陆的台湾作家,他的作品代表了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台湾小说的最高成就。《孽子》是白先勇公开出版的唯一一部长篇小说,主要描边缘人、女性以及其他悲苦人们的生存状况,表现了他们的挣扎与无奈,引发白先勇对这些人的悲悯之情,意图唤醒人类天性中哀怜的情感,为边缘人、女性和社会弱者争取地位上和权利上的平等,指引他们寻找救赎之道,走出黑暗的角落,摆脱苦难深重的边缘困境。然而《孽子》中悲悯情怀的生成背景是比较复杂的,既有宗教文化的原因,又受作家阅历的影响,同时也和中国古典文化的因素密不可分。白先勇在小说《孽子》中传达的悲悯情怀揭露了病态社会造成的现实悲剧,呼吁人们去关照人的内心世界,关注人的生存意义和生存状态。

关键词:白先勇;孽子;悲悯情怀

Compassion of Bai Xianyong lt;heelgt; in the heel

ABSTRACT

Bai Xianyong is the first to be introduced to the mainland of Taiwan writers, whose works represent the highest achievements of the 1960s Taiwan novels. Evil is the only full-length novel "Bai Xianyong published, the main description of women and other marginalized people, poor people's living conditions, the struggle of them, causing Bai Xianyong to these people's grief the feeling of pity, arouse human nature emotion, as the edge, and the weak social status for women and equality of rights, to guide them looking for salvation, out of the dark corner, get rid of difficulties in deep distress. However edge gt;lt; generation heel compassion The background is more complex, because both the religious culture, but also influenced by the experience of the writer, and also China factors of classical culture are inseparable. Compassion in Bai Xianyong's novel lt;gt; heel convey in exposing reality tragedy caused by the morbid society, calling on people to take care of people's inner world, pay attention to the meaning of human existence and the survival of the state.

Key words: Bai Xianyong; evil; compassion

目录

前言 1

1悲悯情怀在小说《孽子》中的体现 2

1.1 对边缘人的悲悯 2

1.2 对女性悲惨命运的同情 4

2白先勇悲悯情怀形成的原因 6

2.1 作家阅历的影响 6

2.2 中国古典文化的影响 7

2.3 宗教的影响 8

3悲悯情怀的意义 9

3.1 救赎与自救 9

3.2 对社会的批判 10

3.3 对人性的关注 11

结 论 13

致 谢 14

参考文献 15

前言

被誉为“当代中国极有才气与成就的短篇小说家”与“当代中国短篇小说家中的奇才”的白先勇的代表作有《寂寞的十七岁》《纽约客》《台北人》《蓦然回首》和《孽子》。这些作品中都蕴含了浓重的悲悯之情,长篇小说《孽子》也不例外。白先勇善于描写新旧交替时代的人物以及他们的生活,用西洋文化的精神和中国古典文化思想来发掘当代中国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小说《孽子》就是以悲悯情怀为基调描写了边缘人、女性和其他遭遇困境的人类的生存状况,揭露了边缘人与社会家庭父亲之间的矛盾,批判了女性在父系社会被压迫的事实以及展现了伦理道德的卫士——父亲们隐匿的温情。本文主要分析《孽子》中悲悯情怀的表现,探究其悲悯情怀的成因以及悲悯情怀带来的文学意义,抒发对悲悯情怀的礼赞和对人性的关注。

1 悲悯情怀在小说《孽子》中的体现

长篇小说《孽子》中有各式各样的人物形象,他们中有一群生活在百尺见方的新公园莲池畔的边缘人,有惨遭父系社会压迫的女性,有社会道德的拥护者,他们或内心饱受煎熬,或者被社会家庭抛弃,抑或遭到黑暗势力的胁迫,但他们一般无二地过着生死不如的悲剧人生。“孽”是人性中无法避免和根除的,白先勇以他相似的命运对悲苦人生感同身受,在小说中将他的悲悯情怀抒发得淋漓尽致。

1.1 对边缘人的悲悯

边缘不仅意味着情感和性取向的边缘化,而且与主流社会的伦理道德、家庭的三纲五常相悖。拥有同性恋特质的“孽子”们背负着社会道德带给他们的不可饶恕的罪孽,他们蒙受一次又一次的屈辱,被迫游走在所谓正统社会道德的边缘。在小说开篇《放逐》中阿青被父亲拿着自卫枪追赶的同时也被学校勒令退学,就像刘俊所说“不能忽视白先勇在《孽子》的第一部分《放逐》中,紧随着父亲对李青放逐场面而来的那个育德中学的布告。……寓示着李青不但在家里遭到了父亲的放逐,而且也被社会的象征学校放逐了出去。”[1]

学校代表拥有正统道德思想的社会,然而育德中学对阿青的开除也代表社会对边缘人的放逐。学校是育人之地,是能够接纳多元文化和进行思想碰撞的地方,是边缘人眼中的庇护所。在传统社会伦理道德的掌控下,即使是学校,对同性恋也是难以容忍和坚决排斥的,并且以白纸黑字的布告形式来践踏边缘人的尊严。同样,警察代表了社会的公正客观,但是一旦警察靠近边缘人,他们就不得不四散逃开,根本没有争取权利的机会。主流社会和传统道德对边缘人抱以无法接纳和谅解的态度,强制性地把他们从传统社会中的生生剥离出来,逼迫他们走进黑暗国度。但是以阿青为代表的边缘人并没有选择在黑暗王国里沉沦,他们一边遭受着社会道德的的打压,一边承受着主流意志的禁锢,在非主流的情欲中挣扎。

白先勇对边缘人的同情之心不仅体现在他们被迫游走在社会道德的边缘,而且还体现在他们不得不徘徊在家的边缘。中国是一个拥有几千年封建传统的社会,君臣父子的观念是非常正统的,在以男权为中心的社会中,父亲就是家的象征。虽然小说中的边缘人因为与父辈之间的冲突被放逐,但是他们对父亲和家的感情丝毫没有减淡,比任何人都渴望拥有家。阿青作为小说的第一人称,他被父亲呵斥辱骂并逐出家门后依然对这个充满霉烂味的小家怀有眷恋,他时常在回忆他的父亲曾是个刚毅木讷,不善言辞的军人,他也有时去看望离家出走的母亲,他最多的就是去怀念他早逝的弟娃。小说中阿青送完母亲骨灰归家后跑到巷口,“阿青回首望去,突然感到鼻腔一酸,泪水终于大量的涌了出来。这一次,他才真正尝到了离家的凄凉”。[2]这就是“孽子”阿青的苦涩和辛酸——不是不想归家,而是不敢也不愿归家之后面对父亲的痛苦与失望,作为“孽子”,既无法摆脱父权体系,又不能抹去对同性的情欲,于是只能一边徘徊在“家”的边缘,渴望着回家,一边又视自己为冤孽,不敢踏进家门,唯恐令父亲难堪,父亲这道强烈的道德光束直接照进了阿青的灵魂深处,在他的内心翻腾起了罪孽与愧疚、自由与道德的巨大浪潮。同样,王夔龙也遭到父亲的永远放逐,龙子为了保全父亲的名誉和尊严,甘愿被流放海外数十年,即便穷困潦倒,也不敢违抗父亲不准他归国的命令,然而,这样的体贴父意,却终究未能得到父亲的谅解与赦免,永远背负着父亲给的那道符咒,永世不得超生。由此可见,阿青和龙子都是个善良体贴的年轻人,小说处处展示了他们柔软悲悯的一面,但是却被社会家庭放逐,这种反差对比引起了白先勇对边缘人无限的怜悯之情。

您需要先支付 80元 才能查看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优先添加企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