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桥”比赛词汇偏误分析毕业论文

 2021-04-02 11:04

摘 要

汉语词汇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教学重点与难点之一,再加上汉语的词汇在汉语结构和表达机制中起主导作用,词汇本身集语音、语法、语义、语用和文化于一体。词汇发生偏误的现象屡见不鲜。

本文选取第十六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为研究对象,共计十期视频节目,涉及到144名来自不同国家的留学生的词汇表达。重点研究以汉语为第二语言的语言学习者在参赛期间所产生的汉语口语中词汇方面的偏误现象,比赛反映出了不同程度的汉语学习者在汉语词汇方面难点与盲点。本文立足于词义理解的偏误和文化差异导致的偏误两个角度,分析词汇偏误的现象,探究其原因,并对其发生偏误的原因进行归类后系统分析。旨在推进对外汉语教学,阐述对对完汉语教学中词汇教学的启示。

关键词:汉语桥;词汇;偏误分析;留学生

Error analysis of the vocabulary in Chinese Bridge Competition

ABSTRACT

Chinese vocabulary teaching, which dominates the Chinese language structure and expression mechanism,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and difficult tasks in teaching of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The vocabulary itself is set by phonetics, grammar, semantics, pragmatics and culture. And the errors of vocabulary is always a barrier of learners.

This paper takes the 16th Chinese Bridge Chinese Proficiency Competition for Foreign College students as the object of study. Ten video programs and 144 players’ vocabulary application is analyzed. The errors in the competition reflect the difficulties for learners in Chinese vocabular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henomenon of the errors based on understanding of meanings and cultural difference, and explores the reasons. According to classify and systematic analyze the reasons of errors, effective suggestions can be offered to teachers as a guidance to promote teaching process.

Key words:Chinese Bridge competition;vocabulary;error analysis;foreign students

1 绪论

    1. 研究内容

本课题的语料来源于2017年第十六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节目,研究以汉语为第二语言的语言学习者在参赛期间所产生的汉语口语中词汇方面的偏误现象,通过研究节目所设置的不同环节中留学生的口语表达,可以发现不同汉语水平的留学生在语音、词汇、语法、语用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偏误现象发生。由于词汇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的“终生认知”的特殊性,非一蹴而就,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也是需要不断努力改善的难点。而且随着学习者语言学习的深入,语音和语法等方面的偏误现象会越来越少,但是词汇方面的偏误现象却越来越多。但是要明确的一点是,学习者在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中产生偏误是必然现象。

本文主张理性地进行偏误分析,旨在语用语言学理论,解决第二语言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帮助学习者更高效率地进行汉语学习。基于以上所述情况,我们将研究内容选取为留学生在参赛期间口语中词汇方面的偏误分析。通过对留学生在比赛中出现的词汇方面的偏误现象的分析,选取相对更有价值的词汇偏误中的两个方面进行研究讨论:词义理解偏误、文化差异导致的偏误。

    1. 研究综述

关于“汉语桥”的比赛研究,主要集中在从汉语国际教育的视角下探究其对外汉语教学的借鉴意义和其在跨文化交际与传播方面的意义这两方面,本文主要就对外汉语教学角度来进行研究综述。

王龙吟(2017)综合全面地对第十二、十三、十四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进行了分析,其次分析这三届“汉语桥”大赛题目设置的特色。作者的研究切入角度是从选手出发,作者不仅分析了选手的赛题作答情况,还分析了选手的综合能力表现,这种研究角度丰富了前人的研究。通过对三届大赛的梳理和分析,提出了在中高级的国际汉语课堂教学中如何借鉴“汉语桥”大赛,并做出了具体的教学设计,从而使文章的研究结论具有可操作性和应用价值。

由于“汉语桥”比赛中留学生的汉语水平参差不齐,即使高水平的选手也会在比赛中产生偏误现象。产生偏误的类型很多,包括语音、词汇、语法、语用等,越来越多的研究偏向于对“汉语桥”比赛中留学生的偏误分析,以更好完善对外汉语教学方法。

刘檀(2012)的分析对象是第九届和第十届“汉语桥”的参赛留学生,探讨了留学生在节目中的口语表达产生偏误的原因,并且根据留学生们在汉语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心理障碍提出了三个方案:第一,对外汉语口语学习网络课堂;第二,缓解学习焦虑感;第三,提高听说练习参与度。喻坤(2012)则把研究视角放在2011年第四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的大赛试题上,研究分析了“汉语桥”的比赛试题,并对其进行归类总结,最后阐述了“汉语桥”比赛对于对外汉语教学的借鉴意义。李楠楠(2015)通过对“汉语桥”第十三届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三场复赛、三场户外文化体验挑战赛(即半决赛)和总决赛的比赛视频资料的偏误分析,包括语音偏误、词汇偏误、语法偏误和语用偏误,为更好地服务于汉语国际推广,紧密联系了对外教学实际,明确了对外教学理念、探讨了对外教学方法。

“汉语桥”比赛中关于中国文化的比赛试题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因此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文化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作用。

陈玮(2014)文章通过对“汉语桥”比赛的发展介绍,研究了2013年第十届“汉语桥”比赛的复赛和决赛中的各国参赛留学生。整理统计了节目中的偏误语料,结合留学生的母语文化背景,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出发,以文化差异为落脚点,从词汇、语义、语用三个角度分析发生偏误的原因,归纳分析了节目中出现的语言和文化常识的偏误,得出教学启示。安圣光(2013)研究了第五届留学生汉语大赛,分析了大赛的试题和选手的答题情况,结合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得出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王大海(2013)研究分析了“汉语桥”比赛的环节设置,归纳了环节中的汉语相关文化知识,从而阐述其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王伟鑫(2015)研究了第十二届、第十三届“汉语桥”比赛的复赛和决赛,认为对外汉语教学从讲解语言文化符号的系统开始,在汉语学习过程中找到有利因素,对于文化教学模式的转化有利用文化教学,从而推进中国文化的传播。

1.3 研究的意义

您需要先支付 80元 才能查看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优先添加企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