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语言学视角下的盐城地名研究毕业论文

 2021-04-02 11:04

摘 要

ABSTRACT 4

绪 论 1

1盐城地名的词结构语 5

1.1盐城地名的构词法 5

1.1.1单纯词地名 5

1.1.2复合词地名 5

1.1.3词组地名 6

1.2盐城地名的造词法 7

2盐城地名背后的文化印记 8

2.1移民文化印记 8

2.2生产文化印记 10

2.3宗族文化印记 10

3盐城地名的保护 10

3.1考证与筛选盐城地名 11

3.2规范与继承盐城地名 11

3.3发挥群众的作用 12

结 语 12

参考文献 14

致 谢 15

中文摘要

随着中国文化软实力的不断提升与输出,中华文化日益散发着令人着迷的魅力。因此,不断发掘中华优秀文化尤其是地方文化日益成为文化工作者工作的重心。然而,在众多研究与探索中,却缺少对地名文化的研究。要知道,一个地方的地名不仅仅是一个名称,而是一个地方的名片。这张名片紧紧与一个地方的政治、文化、经济相联系。另一方面,一个地方的地名也与该地方的历史紧密相融,可以说是一个地方的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因此,结合相关材料,不仅仅是但从文化或者语言角度,而是了两者相结合,从文化语言角度来研究盐城地名,不仅可以探索出盐城地名命名地一般规律,也可以从中探寻到出其背后地文化印记,两者结合,从而达到本文地最终目的:更好地保护与继承盐城地名文化,谓规范盐城地名与盐城地名的命名提供一些依据。

关键词:盐城地名;地名文化;构词法;造词法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and export of Chinese cultural soft power, Chinese culture is increasingly fascinating.Therefore, the continuous exploration of Chinese excellent culture, especially local culture, has increasingly become the focus of cultural workers' work.However, in many studies and explorations, there is a lack of research on place name culture. The name of a place is more than just a name, but a business card for a place.This business card is closely linked to the politics, culture and economy of a place. On the other hand, the place name of a place is also closely integrated with the history of the place, and can be said to be a valuabl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heritage of a place. Therefore, combining relevant materials, not only from a cultural or linguistic point of view, but a combination of the two,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language to study Yancheng names, not only can explore the general rules of the name of Yancheng , but also can be found out The cultural imprint behind it, the combination of the two, to achieve the ultimate goal of this article: better protection and inheritance of Yancheng name culture, said the standardization of Yancheng names and Yancheng namse to provide some basis.

Key words:Yancheng place name; place name culture; word formation; word formation

绪 论

盐城地名的来源主要有五个。

由行政区划演变而来的地名。纵观盐城地名,就会发现许多行政区划名历史悠久,至今仍然在使用中。例如盐城著名的老三县——盐城县、东台县和阜宁县。盐城县的前身即是盐渎县,它最早建于前123年,因此距今已有2100多年历史;而阜宁县则建于1732年,距今有290多年历史;东台县建于1768年,距今也有250多年历史了[1]

二是由地理环境影响而来的地名。盐城全是地形大致可分为三个区域:黄淮平原区、里下河平原区以及滨海平原。

在黄淮平原区,南宋光宗绍熙五年(公元1194年)与清文宗咸丰五年(公元1855年) 就先后两次记载因黄河水患而造成泥沙沉淀,慢慢淤积,形成波状层叠的陆地。因为有的陆地堆积得像梯子,所以叫“梯”,比如在盐城境内的被誉"东南沿海第一关""江淮平原第一关"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海关的云梯关。有的又像“套”,所以取名为套,并且还会结合数序来命名,例如滨海响水的“二套村”“四套村”“八套村”等等。此外,还有“层”的说法来计数淤滩。同样,在现今滨海县还有“七层村”“五层村”“三层村”“后三层村”等等地名的存在。也有用“巨”和“滩”来命名的,例如滨海县内的“二巨村”“大五巨村”“八巨村”“八滩镇”“五滩村”“二滩村”等等。

在里下河平原区又是另一番样子。里下河平原区地势东高西低,长江和淮河水域泥沙长期堆积,逐渐形成沙岗,所以里下河平原地区有许多以“岗”或“冈”给地方命名,比如上马岗、大冈镇、龙冈镇、冈西镇、上冈镇等等。

另一方面,东高西低的地形在里下河平原区形成了浅海湾,而不断堆积的长江鱼淮河的泥沙形成的沙岗又封闭了浅海湾,这样一环套一环的成因又形成了另外一个特殊的地形——“湖”。而这个“湖”即是被封闭的浅海湾中因为泥沙积淤的自发地填充而出现的水域。因此盐城地区已“湖”命名的地方也很多,比如“建湖县”、“大纵湖镇”、“广洋湖镇”等等。另外,这样泥沙填充出现的水域也并不都叫“湖”。根据水域的大小和深浅的不同来区别命名,水域大一点的就是如上所说的“湖”;水域小一点的则成为“荡”,例如特产醉蟹和莲藕的“马家荡”即是以此方法命名的;比“荡”还要小的,那就是沼泽了。水区与水域之间的陆地因为大都是土丘或者高地,所以便很形象地以“垛”或者“墩”来命名,比如建湖境内的就有“张八垛”“马鹿垛”“孟家垛”“董家墩”“姚家墩”“晁家墩”等等地名。

滨海平原区的形成是由于在黄海潮汐作用下,黄河入海携带的大量泥沙被滞留于入海口一片区域,逐渐堆积成陆 。且这项“自然的运动”仍在持续运作,似的滨海平原以平均每年增长五万亩滩涂的速度不断向海域延伸。知道滨海平原成陆的原因就可以知道为什么这里多以“洋”“滩”“洼”“荡”来命名,比如光射阳县境内就有许多以这四个字命名的地方,比如“洋西村”“陈洋社区”“西滩”“邹滩四队”“港洼一队”“洼东队”“长荡镇”等等。滨海平原区又多以“圩”“坎”、“坍”来命名,比如同样是射阳县境内的“严家圩”“鲍家圩”“上坎六队”“新坍镇”“裕坍五队”等等。“圩”“坎”“坍”指的则是因为海潮运动而导致海水高水位运行以致泛滥而形成天然堤岸,这些地堤岸地势相对较高,因各种自然因素的作用,便逐渐形成“圩”“坎”“坍”的形状。

您需要先支付 80元 才能查看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优先添加企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