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奈保尔《米格尔街》中的“边缘人”形象毕业论文

 2021-04-04 10:04

摘 要

ABSTRACT II

  1. 前言 1
  2. “边缘人”形象及悲惨结局 2
    1. “边缘人”形象 2
      1. 无所事事者 2
      2. 人格异化者 2
      3. 职业追求者 3
      4. 效仿他人者 4
    2. “边缘人”的悲惨结局 4
  3. “边缘人”存在特征 6
    1. “边缘人”的精神困境—身份认同的焦虑感 6
    2. “边缘人”的生存方式—逃离 6
  4. “边缘人”与米格尔街 8
    1. 米格尔街的社会环境 8
    2. 米格尔街的“边缘人” 9
  5. “边缘人”形象塑造手法及艺术效果 11
    1. “边缘人”形象塑造手法 11
      1. 双重叙事手法 11
      2. 戏仿叙事策略 11
    2. 艺术效果 12
      1. 悲喜剧效果 12

结 论 14

参考文献 15

致谢 16

中文摘要

《米格尔街》作为奈保尔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该作品包括 17 篇短小精悍的故事,每篇相互独立,但又相互联系。本书描写了生活在英属殖民地特立尼达下层人民的生存状况。奈保尔生活的多元化,使得他的身份边缘化,他的创作也受到这种特性的影响,所以在他的文章里的人物形象也呈现出边缘化。作为奈保尔年少时期的回忆,这本小说也从各个方面展现了“边缘人”所处的环境,地位以及感受。他们生活在后殖民社会,生活艰苦,不管是他们的物质生活还是精神世界都是如此,注定了他们悲惨的结局。本文通过分析《米格尔街》中的“边缘人” 形象、“边缘人”存在特征、“边缘人”与米格尔街 、“边缘人”形象塑造手法及艺术效果,来探究“边缘人”这一形象在文学创作上的重要性,也让我们对现实生活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奈保尔;《米格尔街》;边缘人

ABSTRACT

Miguel Street, as Naipaul's first collection of short stories, which includes a short story.Each independent of each other, but interconnected. This book describes the survival of the lower classes of British colonies in Trinidad. The pluralism of Naipaul's life makes his identity marginalized, and his creation is influenced by this characteristic, so the character image in his article also appears to be marginalized. As a memory of Naipaul's youth, this novel also shows the environment, status and feelings of "marginal man" in all respects. They live in the post-colonial society and the life is hard, whether it is their material life or the spiritual world,doomed their miserable ending.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mage of "marginal man" in Miguel Stree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arginal man", the factors of "marginal man" , the "marginal man" image and the artistic effect. To explore the importance of the the image of "marginal man" in literary creation, but also let us have a sober understanding of real life.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Key words:Naipaul;Miguel Street;Marginal man

1 前言

《米格尔街》是印裔英国殖民作家维迪亚达·苏拉吉普拉萨德·奈保尔创作的短篇小说集。它通过细致的描述、惟妙惟肖的表达和对生活在社会底层人们的深刻同情得到英国著名的毛姆奖。该作品包括 17 篇没有连贯的故事情节却又相互联系的短小故事,描述了一群普通居民,有裁缝、木匠、马车夫、疯子、流浪汉、和酒鬼等。这些人本性善良,热爱生活,有理想有追求,但他们是被主流抛弃的边缘群体,注定改变不了他们多舛的命运。在压迫中,他们的努力失败了,遭到嘲笑后心理也发生了扭曲。小说的创作大部分都来源于广泛流传的特立尼达的奇闻轶事,完美地展现了特立尼达人的现实生活状况。

奈保尔的祖父身份卑微,通过契约的方式来到加勒比海地区成为当地移民,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融入新的环境,原始的印度本土习惯和文化也在不断的变化。奈保尔从小进行英式教育,他的父亲更是对他的文学教育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奈保尔说:“想当一名作家的雄心壮志得益于我的父亲。他一生的大部分的职业生涯都是在做记者。这个职业对于他那一代的特立尼达印度人来说非比寻常。”① 他因成绩名列前茅而获得特立尼达殖民地政府奖励的奖学金,拿到牛津大学英国文学专业的录取通知。大学时,他十分刻苦专研西方的历史、文化,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渴望尽早成为主流社会的一员。大学结束后,他留在英国生活,在伦敦亲属的一间地下室写作。在此期间,他创作了《米格尔街》。

对于《米格尔街》这部小说,国内外已经进行了多角度、多层面的研究,如边缘性研究、创作主题探讨、后殖民主义研究以及叙事学角度探讨等。有些方面研究已趋于成熟,然而有些方面还有些许不足。本文通过将作品中的“边缘人” 分成四类人来分析“边缘人”形象、存在特征以及“边缘人”与米格尔街之间的联系,再通过探究“边缘人”形象塑造手法来分析这一形象所达到的悲喜剧效果。这一形象的研究,不仅让我们对奈保尔的文学创作有所借鉴,也让我们对现实生活有所思考,发现不同文化的独特性,忠于自己的生活方式。

① V·S·奈保尔.寻找中心:一部自传的开场白(节选)[J].匡永梅译.世界文学,2001(01):82

2 “边缘人”形象及悲惨结局

“边缘人”形象

在小说里,人们能够了解到一系列“边缘人”形象,与上流社会比,他们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与帝国文化比,他们没有固定的民族文化,处于帝国文化的边缘,是一群双重意义上的“边缘人”。作者对所有人物的刻画大多都集中于他们的某种特质,可以将他们分为无所事事者、人格异化者、职业追求者和效仿他人者。

无所事事者

小说中到处都有无所事事的游民存在。裁缝鲍嘉是“我”见过最无聊的人, 也是一个为贪图个人安逸而逃避家庭责任的流浪汉。“他假装要开裁缝店谋生, 甚至还付钱让我为他写个招牌”①,可是他竟然一件西服也未能完成。和木匠波普十分相似,波普一直未能完成一件不错的家具。每天都很忙但却是一件事都没做成,他把自己称作是一个木匠,但是他完成的仅有的东西是他们家院子里芒果树下面那个用马口铁做的小工棚,仅有的这个小工棚他都没能完成。他做了一块招牌“建造师及承包人/木匠/家具师”挂在了上面,并且喜欢站在这块招牌面前,可一旦有人前来咨询时,他却说:“那个木匠伙计,他搬走了。”②《机械天才》里主人公巴库利用很多的时间去研究机械。即使被叫做“机械天才”,可是他总是把机器弄得越来越差。一辆全新的卡车,让他修理得不仅不能发动,而且刹车失灵。可是他仍然每天都在车底下研究,还时不时地吹着口哨,“他摆弄机动车纯粹是为了兴趣,他好像从来不为钱发愁。”③

人格异化者

曼曼是一位戏剧性的人物。米格尔街上的人们把他当成疯子,他每年会参与

您需要先支付 80元 才能查看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优先添加企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