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毛姆小说《人生的枷锁》中的“枷锁”及人生观毕业论文

 2021-04-04 10:04

摘 要

ABSTRACT

  1. 菲利普人生中的枷锁 1
    1. 身体的枷锁 1
    2. 宗教的枷锁 2
    3. 职业的枷锁 3
    4. 感情的枷锁 4
    5. 金钱的枷锁 6
  2. 菲利普人生中枷锁的存在及突破 9
    1. 枷锁存在的根源 9
    2. 突破枷锁,寻找自由 9
  3. 从《人生的枷锁》看毛姆的人生观 10
    1. 人生需要有目标 10
    2. 人生需要不断奋斗 11
    3. 人生无意义 12

结 论 13

参考文献 14

致 谢 15

中文摘要

《人生的枷锁》(Of Human Bondage)是毛姆的代表作。小说主要讲述了主人公菲利普·凯里如何突破人生中遇到的重重枷锁,最终获得精神自由的故事。本文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首先探究了主人公菲利普在人生道路上遇到的包括身体、宗教、职业、感情和金钱这五种枷锁,展现他在面对和突破这些枷锁时的心路历程。其次探究了菲利普人生中存在重重枷锁的根源,是由于人的自由天性与社会规则的冲突,从而引出菲利普突破枷锁的终极目标是为了寻找自由。最后是从《人生的枷锁》这部小说看作者毛姆的人生观。因为作家往往通过笔下的人物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毛姆借助菲利普表达出三点人生观:人生需要有目标、人生需要不断奋斗和人生无意义。这些人生观虽然会带有悲观主义色彩,但我们可以从其他角度理解和探究内在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枷锁;突破;自由;人生观

ABSTRACT

"Of Human Bondage" is a representative of Maugham. The novel focuses on how the hero Philip Carey broke through the shackles encountered in life and finally acquired the story of spiritual freedom. This article mainly includes three aspects.

First of all, it explores the five kinds of shackles that the hero Philip encountered on the road of life, including the body, religion, occupation, love and money. And demonstrated his mental path in facing and breaking these bondage.Secondly, it explores the roots of Philip's life. It is due to the conflict between human nature and social rules, which leads to Philip's ultimate goal of breaking the bondage in order to find freedom.Finally, we look at the author's view of life from the novel "Of Human Bondage". Because writers often express their knowledge of the world around them through their characters. Maugham uses Philip to express three points of life: life needs goals, life needs constant struggle, and life is meaningless. Although these philosophy are pessimistic, we can understand and explore the internal positive meanings from other angles.

Key words:Bondage;Breakthrough;Free;Philosophy

1 菲利普人生中的枷锁

威廉·萨默赛特·毛姆(1874-1965)是十九世纪到二十世纪活跃于英国文坛的一位现实主义作家。《人生的枷锁》(Of Human Bondage)发表于 1915 年,是毛姆的代表作,也被认为是带有自传色彩的小说,因为毛姆的父母双亡、身体缺陷、四处求学等生活经历都和小说中主人公的经历不谋而合。小说讲述了主人公菲利普·凯里如何突破人生道路上遇到的重重枷锁,最终获得精神自由的故事。小说原以希伯来大预言家艾赛亚(基督教《圣经》中人物)所说的“美自灰烬出” 为题,后来毛姆在斯宾诺莎的《伦理学》中见到“人生的枷锁”一说,欣然作了更改。斯宾诺莎认为:人屈从于感情,有如套上了枷锁;只有运用理智,人才自由。他主张人们应运用想象和理智,变经验为预见,这样才能掌握“未来”,才不致沦为“过去”的奴隶。1

在小说中主人公菲利普并不仅仅屈从于感情的枷锁,他所遇上的枷锁来自人生中的方方面面。

身体的枷锁

菲利普有先天性的跛足。当进入坎特伯雷皇家公学上学时,因为这一身体残疾,他常常遭受同学们的欺凌和侮辱,在同学的威逼下将跛足展示给大家看,他感到自卑和屈辱。然而弱小的菲利普又没有办法和他们抗争,只能躲在被子里默默地哭泣。身体的残疾让他的内心变得十分敏感,为了不使别人注意到他的跛足, 他在走路时会忸怩作态,避免奔跑;在人前会把跛足藏在另一只脚的后面,以免惹人注目。他甚至虔诚地向上帝祷告能让他的跛足恢复正常。菲利普还发现无论是谁,只要一同他发火,第一个念头就是要提一下他的跛足,骂他“瘸子”。在学医时,他读遍了图书馆里有关跛足的资料,一直留心研究这个课题,甚至还接受了一次手术。

身体上的残疾造就了菲利普软弱、自卑的性格,从而也对他之后在职业上的变化和感情上的遭遇产生了深刻影响。每一次职业选择上的变化,基本上都没有经过深入思考,只是听信别人的建议,内心就动摇了;在感情上,他一边渴望爱

1 张柏然、张增健、倪俊:《人生的枷锁》(译本序),上海译文出版社,第 7 页。

情,一边又羞涩、自卑,甚至是卑贱。尤其是与米尔德丽德的交往中,菲利普总是很卑微,甚至在米尔德丽德一而再再而三地欺骗与背叛后,她还是会照顾她。

但是随着菲利普的成长与经历的丰富,他对自己的残疾过于敏感的病态心理已渐趋淡薄:在巴黎,他的残疾似乎算不了一回事,他感到别人不会总注意他的跛足了。他也变得更加老练,即使有人当面提到他的残疾,也能照样不露声色。因为他意识到几乎没人能抵制住诱惑,不去触及人家的痛处。因为跛足所受到的嘲笑和捉弄,也让菲利普在以后遇到困境时能客观地剖析自己,而且轻松地付之一笑。甚至还能拿自己的跛足调侃一下:“这点儿路,对一个双腿齐全的人来说,要比一个只靠一条半腿走路的人近得多哩。”2虽然身体上的残疾会伴随他一生, 但是他内心能渐渐释怀又何尝不是一种突破。

宗教的枷锁

菲利普在成为孤儿后由他的牧师伯父抚养,而后就读的坎特伯雷皇家公学也是以将孩子们培养成牧师为教育目标。当学校里刮起笃信宗教的风潮时,他加入了“圣经联谊会”。在读经时,菲利普看到《圣经》中耶稣基督的这样一段话:

“你们若有信心,不疑惑,不但能行无花果树上所行的事,就是对这座山说你挪开此地,投在海里,也必成就。你们祷告,无论求什么,只要信,就必得着。”3 后来在牧师的布道中他又听到了这段话,他突然觉得这些话是对他说的,他认为自己的跛足有救了。为了祈祷上帝能治好他的跛足,他甚至赤身裸体跪在冰冷的房间里,全身心地投入到祷告中。他对上帝的言词深信不疑。但是当他梦醒后发现自己依旧还是跛足,他问伯父为什么请求上帝做某件事,心也够诚,而这件事却没有实现,伯父说这正说明心不诚。他无法抵御向他阵阵袭来的疑虑,他认为

您需要先支付 80元 才能查看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优先添加企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