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蒙德·卡佛短篇小说中蓝领阶层的形象分析毕业论文

 2021-04-04 10:04

摘 要

ABSTRACT 4

  1. 雷蒙德·卡佛 5
    1. 雷蒙德· 卡佛的半生 5
    2. 雷蒙德·卡佛作品的影响 6
  2. 蓝领阶层人物群体形象分析 7
    1. 典型蓝领阶层人物形象 8
    2. 蓝领阶层形象塑造 8
    3. 蓝领阶层的交流障碍 9

2.3.1 寡言少语下的暗潮 9

    1. 蓝领阶层的生活困境 10
    2. 蓝领阶层的精神危机 11
  1. 蓝领阶层人物的审美价值和社会价值 15

结论 17

参考文献 18

致谢 19

中文摘要

雷蒙德·卡佛的短篇小说中极具个人特色的除了“极简主义”之外,还有大量的蓝领阶层人物形象。这些蓝领阶层生活在社会的下层,穷困潦倒,生活细节处体现着作者独特的人生经历。小说中对话与环境也是非常沉默压抑的,作品中还有大量的留白即“极简主义”,这些特点彰显了作品中蓝领阶层人物形象的悲剧意味,以及雷蒙德卡佛的“反美国梦”的思想。本论文将通过对卡佛短篇小说中极具特色的蓝领阶层群体形象进行思考、分析,解析卡佛的写作特点,对作品的实际意义和社会意义进行发掘,了解作品的悲剧意味和“反美国梦”思想。并进一步探讨在卡佛之前的文学作品对蓝领阶层的忽视,以及普通人的没有传统文学意义的人生是否值得书写。

论文结构安排如下:

第一阶段写雷蒙德·卡佛的生平,并以此来引出卡佛作品中特殊而丰富的蓝领阶层人物形象的由来,作者从事写作的原因,以及对之后的作家所产生的影响。

第二阶段将着重分析卡佛笔下的蓝领阶层人物形象,主要从生活环境,人物性格,物象意象,情景对话,社会背景等多方面进行分析,并结合卡佛的多部短篇小说进行探讨。

第三阶段深入思考蓝领阶层的审美价值和社会价值,及普通人的没有传统文学意义的人生是否值得书写。

关键词:蓝领阶层;极简主义;阶层;反美国梦

ABSTRACT

In addition to “minimalism”, Raymond Carver's short stories also have lots of blue collar characters. These blue collar lives in the lower layers of society, and they all destitute. The details of life reflect the author's unique life experience. The dialogue and environment in the novel are also very silent and oppressive. There are still a lot of message in the works, that is,“minimalism”. These characteristics show the tragic meaning of the blue collar characters in the works, and Raymond Carver's “antiAmerican Dream”.

My thesis will analyze the characteristic image of the blue collar group in Carver's short stories,analyze the writing characteristics of Carver, explore th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and social significance of the works, and understand the tragic meaning of the works and “antiAmerican Dream”. And further explore the neglect of the blue collar literary works before Carver, and whether the life of ordinary people without traditional literary significance is worth writing.

Key Words:Blue collar;Minimalism;Hierarchy;Anti-American dream

;

1. 雷蒙德· 卡佛

雷蒙德·卡佛的半生

1939 年,雷蒙德·卡佛在俄勒冈州克拉科斯卡尼一个贫穷的锯木工人家庭出生了,这并不会是一个伟大的开端,反而有些不幸。因为他的父亲是个酒鬼,母亲是个推销员,成长环境根本无缘文化的熏陶。他十八九岁就和高中时的女同学结婚了,两人很快就有了孩子,却因为自身的能力问题,无法养活一大家人,为日常生活所累。之后的二十年,他带着妻子和孩子从一个城市奔波到另一个城市, 辗转许多的地方以求生计,居无定所。雷蒙德·卡佛做过许多的工作:加油工, 清洁工,看门员,售票员,守夜人等等不需要什么技术但非常乏味的工作。“从我还只是个十几岁的孩子开始,我就无时无刻不担心自己身下的椅子会被人移走。过了一年又一年,我的爱人和我整日奔波,从来没有感受过稳定和安全感,只是为了努力保住自己头顶上的屋顶。”雷蒙德·卡佛曾这样介绍自己的前半生。但对人生略感幻灭而无奈的同时,卡佛逐渐对另一种赚钱方式——文学创作产生了兴趣。

雷蒙德·卡佛前半生的经历充满了无尽的失望与苦难。他经历过失业,破产, 甚至妻离子散。终于,在他中年之际,他的人生跌落谷底。因为失业的苦恼,他开始酗酒,然而即便如此,他也不曾放弃对文学的追求。“自己归根到底,不过是美国的一名普通百姓。正因为是一位美国平民,自己才有那些不吐不快的东西。” 这样的自我认知在他的文学创作之中表现得淋漓尽致。1在美国文学的发展历史当中,这种普通人的没有传统文学意义的论调被长期默视。也正是由此,雷蒙德·卡佛的作品为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美国文学带来了一场更深层次的文学性的思考。

正如肖铁所言:“卡佛是一位写失败者的失败者,一位写酒鬼的酒鬼……生活的变质和走投无路后的无望,不是人物性格命运的转折点,不是通向某种解脱或升华的中转站,而是人物的常态。”2

  1. Carver,Raymond.Cathedral.NewYork:Vintage Contemporaries,1989 年.第 224 页
  2. 村上春树,雷蒙德·卡佛:美国平民的话语.1989 年.

在肖铁看来,雷蒙德·卡佛并不是一位在文坛如一潭死水的绝望中寻找希望的作家,而是一位在历史上也鲜有的,能够以独特的视角,直面无望的命运的代表着千千万万中低产蓝领阶层的勇者。

直到生命的余晖,他邂逅了著名的诗人苔丝·加拉赫,他们共同生活在了一起。雷蒙德·卡佛戒除了酒瘾,选择回归更加健康的生活。这一次的生活被卡佛自己称为“第二次生命”,而这所谓的“第二次生命”为雷蒙德·卡佛孕育出了非常多的优秀的作品。雷蒙德·卡佛去世以后。苔丝一直把他的书房打扫成原来的样子。1

雷蒙德· 卡佛作品的影响

卡佛极为著名的“极简主义”对后来的村上春树以及中国的作家苏童、邱华栋、李洱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苏童日本谈卡佛》中提到过这样一个观点:“其实我对雷蒙德·卡佛不是盲目地崇拜,而是从他的作品中发现了一种自由的精神。这种精神吸引着我,是因为它在我的个人的阅读范畴中,带给了我一种崭新的目光,一次全新的代入感,一个新的阅读方式的切入点。”但当你阅读雷蒙德·卡佛时,你又会觉得所有的雷蒙德·卡佛的小说,都是在记流水账,文学的气息很淡,淡到寡味。换句话说,记流水账的写法,水也是往低处流的,但他这样的笔法,水却是往高处流。我觉得雷蒙德·卡佛毫不费力地解决了我许多在小说创作中所遇到的问题,即如何把社会关系和日常的琐事与我们所探讨的关于人与人、人与世界不可调和的关系处理好。流水账是一个非常好的切入点,这种文字方式是我之前没有想到和接触过的,但是我从他的小说中得到了很大的启发。他切入得很成功。之于我,这就等于是打开一个新的窗口。2村上春树对卡佛同样高看一著,他认为卡佛的作品中有着超越生活的与生俱来的幽默,他的作品中删去了大量的程式化的语言和不必要的修饰,雷蒙德·卡佛会以一个故事的形式,坦诚而温和地向你展示他的心声,他想要表达的思想。雷蒙德·卡佛会对作品进行反复的推敲,反复的删改,直至满意为止。也正因为如此,雷蒙德·卡佛多年来深受读者喜爱,更在一定圈子内被称为“美国契诃夫”。

  1. 孙卫红,论雷蒙德·卡佛小说人物的身份危机.2013 年.
  2. 毛丹青,《苏童·花繁千寻》专访:苏童日本谈卡佛:卡佛留下的是文字锻造的一把匕首.北京晚报.2009.02.16 期.

2 蓝领阶层人物群体形象分析

典型蓝领阶层人物形象

蓝领阶层的概念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美国进入信息化时代社会时所提出的, 与白领阶层这一概念相对,主要指的是一切以体力劳动为主的工资收入者,如仓库管理员,售票员,码头搬运工人,建筑工人等中低层收入群体,最明显的形态特征就是不在办公桌前从事文书工作。

您需要先支付 80元 才能查看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优先添加企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