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人生》中的矛盾及其表现手法毕业论文

 2021-04-03 10:04

摘 要

《人生》是著名作家路遥的成名之作,于1982年发表在《收获》第三期。小说以改革时期陕北地区的城乡生活作为背景,描写了在城市与乡村交叉地带生活的农村知识青年高加林对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爱情的矛盾选择,展现出个人理想与社会现实、纯真爱情与现实功利、传统道德与现代价值观念的多重矛盾对立。这一时期的农村知识青年在追寻人生发展的道路上普遍处于矛盾、痛苦的状态,自由开放、充满机遇的城市生活对于这些身处封闭、落后农村的青年是一种强烈的刺激。路遥对这一现象作出了思考,并把农村知识青年该如何发展这一社会生活问题尖锐地提了出来,至今仍值得深思。集结多重矛盾的城乡交叉地带给予了路遥独特的创作灵感,本文旨在探讨《人生》中展现的矛盾冲突及其表现手法。

关键词:路遥;《人生》;矛盾;表现手法

On the contradiction in "life" and its expression

ABSTRACT

"Life" is famous writer Lu Yao's fame, published in 1982 in the "harvest" third. The novels take the urban and rural life in Northern Shaanxi as the background in the reform period. Describes in the urban and rural cross areas of life of the rural knowledge youth Gao Jialin contradiction of their goals in life and love choice. Show a personal ideal and social reality, pure love and practical utility, traditional morality and modern values of the multiple contradictions. During this period the rural educated youth in the pursuit of the development of life on the road generally are in contradiction, pain. Free and open, full of opportunities of city life for those living in the closed and backward rural youth is a strong stimulus. Lu Yao on the phenomenon of made of thinking, and to how to develop the social life of sharp to the knowledge youth in rural areas, is still worth pondering. Cross urban and rural areas of multiple contradictions gave Lu Yao's unique creative inspiration, this paper aims to explore "life" to show the conflict and the technique of expression.

Key words: Lu Yao; "life"; contradictory ;expression technique

目 录

引 言 1

1 《人生》中的矛盾 2

1.1 个人理想与社会现实 2

1.1.1 回到农村,成为农民 2

1.1.2 成为农民,苦闷不甘 3

1.1.3 来到城市,大展拳脚 3

1.1.4 后门败露,重回农村 4

1.2 爱情选择 4

1.2.1 刘巧珍 4

1.2.2 黄亚萍 5

1.3 农村与城市 6

2 《人生》中矛盾的表现手法 7

2.1 对比 7

2.1.1 主题对比 7

2.1.2 人物对比 7

2.1.3 环境对比 8

2.2 烘托 8

2.2.1 周边人物烘托 8

2.2.2 环境烘托 9

2.3 铺垫 10

2.4 伏笔 11

3 《人生》中矛盾产生的原因 13

3.1 社会现实 13

3.2 人物自身 14

………………………………………………………………………………………………......(略)

结 论 16

致 谢 17

参考文献 18

引 言

路遥(1949—1992),原名王卫国,中国当代作家。1949年出生在陕西清涧县一个农民家庭,7岁时因家贫被过继给伯父。曾经在延川县中学学习,升学无望投身文化大革命,当上县革委副主任。1969年被罢免职务赶回农村务农,期间在农村小学教过一年书。1973年进入延安大学中文系学习,并开始了文学创作生涯。1982年发表中篇小说《人生》,荣获第二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小说一经问世便引发热议,后被改编成电影,轰动全国。1988年完成百万字长篇巨著《平凡的世界》,因此荣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1992年路遥因肝病医治无效,英年早逝,年仅42岁。

路遥的创作与他的生活经历密切相关,他的创作视角主要集中在城乡交叉地带以及这个地带想要改变命运的农村知识青年身上。在《关于lt;人生gt;和阎纲的通信》中,路遥曾写道:“相比而言,我最熟悉的却是农村和城市的交叉地带,因为我曾长时间生活在这个天地里,现在也经常往返于其间。我曾经说过,我较熟悉身上既带着‘农村味’又带着‘城市味’的人,以及在有些方面和这样的人有联系的城里人和乡里人。这是我本身的生活经历和现实状况所决定的。我本人就属于这样的人。”[1]

中篇小说《人生》是路遥的成名之作,以改革时期陕北地区的城乡生活作为故事的背景,讲述了主人公高加林追求个人理想抱负道路上的曲折经历,以及面对爱情的矛盾选择。高加林一次次试图离开贫穷落后的农村,走进自由开阔的城市生活,追寻自身的价值,却最终抵抗不了社会现实,理想破灭,跌回土地。面对同农村姑娘刘巧珍、城市姑娘黄亚萍之间的感情纠葛,高加林屈服于现实功利,最终爱情戛然而止。理想与爱情两条故事线索折射出城乡交叉地带存在的多重矛盾冲突,也引发了人们对现实社会的思考。

1 《人生》中的矛盾

人生的道路漫长而又曲折,任何人的生活轨迹都不会是笔直、没有分叉的,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矛盾。《人生》这部小说,透过主人公高加林的个人生活,包括他的人生理想追求、爱情选择,展现了城乡交叉地带交织纵横的矛盾。

1.1 个人理想与社会现实

高加林作为路遥在《人生》中着重塑造的人物形象,一个具有复杂性格的农村知识青年,有着远大的理想和抱负。他不愿像父亲那样被困守在农村忍气吞声,而是向往着在大城市发展自己,实现自己的人生追求,但是社会现实和他的个人理想总是相差甚远。

1.1.1 回到农村,成为农民

高加林是农民的儿子,“虽然他从来没鄙视过任何一个农民,但他自己从来都没有当农民的精神准备。他十几年拼命读书,就是为了不像父亲一样一辈子当土地的主人(或者按他的另一种说法是奴隶)。”[2]高中毕业没考上大学的他受到了很大的打击,后来当上了民办教师,又让他充满了希望,或许几年后通过考试还可以转为正式教师。然而四大队书记高明楼的儿子三星高中毕业了,高加林的民办教师职位被撤换下来,他所仅存的希望也随之破灭。没有选择权的他不得不走上农民这条道路。

此时的高加林是痛苦的,残酷的现实让他认清自己已经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了。提着母亲蒸的白馍出山赶集叫卖,他内心觉得自己受到了侮辱,遇见以前的同学黄亚萍和张克南更是让他的自尊无处安放,他只能躲进县城的阅览室依靠阅读让自己平静。农村姑娘刘巧珍突然闯入他的生活,让他的内心又煎熬起来,赌气似的把自己化装成农民出山劳动,试图通过毁灭性的劳动来转移精神上的苦闷不甘。这时候爱情的到来,给了他巨大的力量,重新激发起对生活的热情,唤起了他对土地深厚的感情。爱情的滋润让高加林原来的想法都远去了,他的内心也接受了自己是一个农民。

1.1.2 成为农民,苦闷不甘

然而全村正在用各种风言风语议论着高加林和巧珍的不正经,村里喝水的水井脏得像个烂池塘也没人管。“所有这一切,使他感到沉重和痛苦:现代文明的风啊,你什么时候才能吹到这落后闭塞的地方?”[3]这样的农村他很难待下去,可是出路又在哪儿,大山里的视野总是那么的狭窄。认清当下现实,他决定先收拾水井,组织了几个年轻人发起了一场“卫生革命”[4]。在水井里撒漂白粉引来了村里人的议论和咒骂,认为他们撒的是洗衣粉或者毒药,愚昧很快打败了科学。

您需要先支付 80元 才能查看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优先添加企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