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秋兴八首》看杜甫七律的艺术特色毕业论文

 2021-04-03 12:04

摘 要

唐代诗歌创作如火如荼,在众多诗体中,七律是最具代表性的。七律滥觞于初唐,起于盛唐,发展于中唐,兴盛于晚唐。与初唐众多诗人相比,杜甫别出机杼,继往开来,以一己之力极大地丰富了七律的题材内容、表现形式和艺术手法,使七律自树一帜,为后世七律的发展开拓了广阔的道路。《秋兴八首》是杜甫著名的组诗,作于夔州,为七律连章。这组诗完成时,杜甫已渐入暮年,人生遭际也处于叹老嗟卑之境、长别京畿、远居边陲、穷困窘迫、衰病侵寻。《秋兴》系列可以说是代表了杜甫在七律上的最高成就,本文从四个方面来探究杜甫七律的艺术成就。第一部分结合《秋兴》分析杜甫七言律诗的意象类型;第二部分结合《秋兴》分析杜甫七律的章法结构;第三部分结合《秋兴》分析杜甫七律的句法特色;第四部分结合《秋兴》分析杜甫七律的审美风格。最后总结杜甫在七律上的艺术成就和贡献。

关键词:意象;章法;句法;审美风格

The syntactic breakthrough and the transcendence of

image of Eight Poems of Autumn

ABSTRACT

The poetry of the tang dynasty is in full swing, in many poems, the seven laws are representative. These seven-character octave originated from the beginning of the Tang Dynasty, developed in the middle of Tang Dynasty, and flourished in the late Tang Dynasty. Compared with many early Tang Dynasty poets du fu be original in conception, and continue to help greatly enrich the subject matter of contents, forms and artistic technique, make the oblique tree signs, develop a broader way for development of later ages free. Eight Poems of Autumn is a famous group poem by du fu, which is writted in the kuizhou state, which is the suites of seven-character octave. When the poem is finished, du fu is in the middle of the year, and the life is poor . The achievement of du fu's performance in these poems is two things to note: one is the syntactic breakthrough tradition, the two is the image transcends reality. With the use of these two techniques, books to break the rules make rules completely is driven tool, without, in the form of destruction rules, for the change and release. Therefore, the poetry of seven words is truly developed to the extreme, which is true in the poetry of the poetry and its place and value .

key words: Image ;Methodicalness ; Syntax; aesthetic style.

目录

前言 - 1 -

1.从《秋兴八首》看杜甫七律意象类型 - 2 -

1.1多姿的花草意象 - 2 -

1.2丰富的动物意象 - 4 -

2.从《秋兴八首》看杜甫七律的章法结构 - 6 -

2.1布局的回环往复 - 6 -

2.2 谋篇的时空交错 - 9 -

3.从《秋兴八首》看杜甫的句法特色 - 11 -

3.1语序的颠倒变化 - 11 -

3.2句式的对仗灵活 - 14 -

4.从《秋兴八首》看杜甫七律的审美风格 - 17 -

4.1沉郁顿挫的诗风 - 17 -

4.2兴寄遥深的精神 - 19 -

结论 - 21 -

致谢 - 22 -

参考文献 - 23 -

前言

唐朝是我国诗歌鼎盛辉煌时期,它既继承了汉魏的古诗乐府,并加以扩展革新;又融合了各民族特色,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时代气象。在众多代表中,杜甫足可以被称为集大成者,他的成就如繁星般众多,留给后人无尽的思索,因此他被尊称为“诗圣”,他的诗也有着“诗史”之称。

七言律诗是近体诗中发展较晚的一种体式,而近体诗又是在声韵学的基础上逐渐衍生出的一种新体诗。这些律诗是起源于南朝时期的永明体,经历了四声二元化,对式律过渡到粘式律的过程。一直发展到唐代初期,经过沈佺期和宋之问等人的完善才初具规模和形式。七言律诗这一体式一直发展到杜甫手中,才算真正的达到形神兼备。杜甫在七律格式的创新和内容的开拓上,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也正是经由杜甫之手,才将七言律诗提升到足与古诗,绝句并举的地位。

特别是安史之乱以后,杜甫由蜀入夔的这一段时期,可以说这一时期所创作的一系列组诗,凝结了杜甫半生的心力和才力。其中《秋兴八首》就是在这一时期创作的典型代表。这八首诗中,杜甫在用字,遣词,造句以及章法的铺排上将技巧运用的炉火纯青。娴熟的技巧下,流淌的是厚重而磅礴的情感。杜甫作为一代诗圣,以天下儒生所共有的入世情怀,用饱含怜悯的眼光打量这个疮痍的时代,同时又以自己独有的家国大爱担荷其命运的重量。“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便是对杜甫一生最好的写照。

从《秋兴八首》看杜甫七律意象类型

1.1多姿的花草意象

意象作为一种象征符号,往往从一定的客观主体中抽象出特定的,类型化的,语言形象。意象的种类也有很多,这些类型化的物象,是在前人创作的基础上逐渐积累起来的,有着约定俗成的象征意义,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物象都是一层不变的,同一个意象在不同的的诗歌,不同的语境下代表着不同的意义,起到着不同的作用。花草意象,自古有之,从诗经到楚辞,这些花草树木便构成了一个庞大的意象群体。

现将《秋兴八首》中有关花草的意象摘录如下:

其一

其二

其三

其四

其五

其六

其七

其八

枫树

藤萝

花萼

菰米

香稻

菊花

芦荻

芙蓉

莲房

碧梧

“枫树林”这一意象可能借自《楚辞·招魂》“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1]枫树本身就是秋季的典型代表,同样杜牧也曾写过一首七绝名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山行》),虽然都写到秋天里成片的枫林,但是两首诗的基调明显不一样,杜牧的这首七绝,轻快明丽,包含了对秋季美景的赞叹,而此句乃以枫树兴起伤春意绪,前面缀以“玉露凋伤”四字,萧杀的秋意不禁铺面而来。

而“菊花”这一意象,一直为文人骚客所偏爱,在传统的意象群中,菊花一直是高洁的的代表,被称为花中隐者,东晋陶潜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便是这一说法的最好佐证。而《秋兴》中的“丛菊”形象和这一点关系不大,主要借以这丛生怒放的菊花反衬诗人客居异乡的悲凉心境,以乐景衬托出浓重的哀情。其二尾联中的“藤萝”“芦荻”形成两个对举意象,皎洁的月亮升起,从照在攀石而下的藤萝上到照耀着河边洲渚上雪白的芦花,这一景象是十分耀眼的,颇有谢灵运的“明月照积雪”一句所描写的意境。(《岁暮》)。藤萝亦女萝,屈原在《山鬼》有云:“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薛荔兮带女萝。”[2]其次是芦荻意象,芦荻也即蒹葭。《诗经 • 秦风 • 蒹葭》中写道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两个意象都能从诗经楚辞中找到出处,继承了楚辞中的“香草美人”的手法,婉转的表达了思贤报国的壮怀,从而巧妙地将“忠君爱国”这一条明线寓于诗中。

您需要先支付 80元 才能查看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优先添加企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