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小说中传统文化的探究毕业论文

 2021-04-03 12:04

摘 要

ABSTRACT 4

1、中华传统美德探究 1

1.1乐观豁达。 1

1.2仁爱孝悌。 3

1.3勇毅力行。 4

2、传统民风民俗探究 5

2.1传统仪式的再现 5

2.2传统节日的描摹 7

2.3传统工艺的再绘 7

2.4传统民歌的探究 8

3、传统文化思想来源 10

3.1 童年经历 10

3.2传统哲学思想 11

3.3老师沈从文影响 12

结 语 13

参考文献 14

致 谢 16

中文摘要

汪曾祺作为中国短篇小说的代表性作家,丰厚的人生阅历和故乡的民风民俗给予其莫大的启发,也借此传达他对悠久的中国文化的理解和对自由精神境界的追求。他的小说没有惊心动魄的故事,甚至没有连贯成篇的情节,大多描绘童年和故乡,塑造了一个个善良、乐观、友爱的人物。汪曾祺将传统文化的底蕴融入作品,将儒家的“温柔敦厚”与道家的“清静无为”汇入小说人物身上。

小说中,他用朴素的语言传递着人文精神,记录早已被人遗忘的老工艺,描绘热热闹闹的民风民俗场景,传达对优秀传统文化消逝的担忧之情。本文通过探究汪曾祺小说中的传统文化的思想来源,精神品质,民风民俗三方面,希望激发人们发现被蒙蔽的精神品质,激发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精神家园的重塑。

关键词:汪曾祺小说;传统文化;中国当代小说

ABSTRACT

As a representative writer of Chinese short stories, Wang Zengqi's rich life experience and folk customs in his hometown give him great inspiration, which also conveys his understanding of the long Chinese culture and his pursuit of the spiritual realm of freedom. There are no thrilling stories or even coherent plots in his novels. Most of his stories depict childhood and hometown, and create a kind, optimistic and friendly character. Wang Zengqi integrates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into his works, and integrates the Confucian "gentle and honest" and Taoist "quiet and inaction" into the characters of the novel.

In the novel, he conveys the humanistic spirit in simple language, records the long-forgotten old crafts, depicts the lively folk scenes, and conveys the worry about the disappearance of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By exploring the ideological origin, spiritual quality and folk customs of Wang Zengqi's novels, this paper hopes to stimulate people to discover the spiritual quality that has been masked, and to stimulate people's love for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the reconstruction of their spiritual homeland.

Key words: Wang Zengqi's novels;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contemporary Chinese novels

1、中华传统美德探究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穿越千年历史,濡染着每一位中华儿女。它是我国自古以来处理人与人间关系、人与社会关系和人与自然关系的奥妙精髓,在当今和平社会时期,具有稳定社会人际关系的作用。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十大传统美德:一是仁爱孝悌;二是谦和好礼;三是诚信知报;四是精忠爱国; 五是克己奉公;六是修己慎独;七是见利思义;八是勤俭廉正;九是笃实宽厚;十是勇毅力行。
这其中首条便是“仁爱孝悌”“谦和好礼”。“仁爱孝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出自《孟子》,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的精华,历经社会变迁,流传至今依然受用。在社会生活中,“仁”的核心是“爱人”,其内涵为重视人,尊重人,关爱人,也就是要求我们同情弱小,帮助弱小。

汪曾祺通过塑造一个个善良、温暖的小人物形象来传扬优秀传统美德,打造他心目中的纯净世界。在小说《老鲁》中,他花费笔墨更多的不是那些知识分子,而是身份卑微、人们容易忽略的的校警老鲁。他没有渊博的“知识”,也没有惊心动魄的故事经历。老鲁只是战乱中一个普通的退伍的兵。老鲁没有远大的理想,只是想过闲时、随意的生活。老鲁身上有着平民的质朴,也有生活磨炼带给他的人情世故。在他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平凡人对生活的追求与向往。《鸡鸭名家》中的余老五、陆长庚,都只是平凡人物,都有自己的生存本领。他们笃实宽厚,不求显达,安于眼前“有寄托、有保障”的材米油盐生活。《戴车匠》中的车匠,是一个微不足道的车匠,安分守己,有自己可以赖以生存的手艺。《艺术家》中的艺术家是一个出生农家的哑巴,甚至没有姓名。然而正是这样一个身份低微而又残疾的人却对美极为敏感,他能欣赏美,同时也靠自己创造着美。正是这样一个个平凡而又不凡的小人物,他们像向日葵一样努力生长,向我们传递着乐观豁达、勤劳勇敢、仁爱友善传统美德。

1.1 乐观豁达。

他说“我的一部分作品的感情是忧伤 ,比如《职业》、《幽冥钟》;一部分作品则有一种内在的欢乐,比如《受戒》、《大淖记事》;一部分作品则由于对命运的无可奈何转化出一种常有苦味的嘲噱,比如《云致秋行状》、《异秉》。但是总起说来 ,我是一个乐观主义者。我的作品不是悲剧。我的作品缺乏崇高 、悲壮的美 。我所追求的不是深刻,而是和谐。”[1]汪曾祺曾被打成右派下去劳动改造,但是他不甘于向命运屈服,而是乐观面对。汪曾祺自嘲道:“我当了一回右派,真是三生有幸。”[2] 在改造劳动期间,汪曾祺一边干着农活,一边画画。在后来的作品中,汪曾祺也喜欢插入自己绘制的图画,开创了文画相通的先河。这种乐观豁达的性格,汪曾祺也将其融入小说主人公身上。在小说《鸡鸭名家》中,放鸭第一手陆长庚,身怀绝技,自称老鸭,人送外号陆鸭。“嘴里啧啧咕咕不知叫点甚么”[3] 就能聚集走散的鸭子,用眼睛看就能报出鸭子的重量。可惜时运不济,养鸭时遇到鸭瘟赔光了本钱。尽管如此,他依然笑对挫折,当别人求助时依然慷慨帮助,活得潇洒自由。

《戴车匠》中制作木器的戴车匠,每天早早起床,选做工的材料,看木器图样,制做量米升子,烧饼褪子,掸子把,细揩杖。起早贪黑,辛苦忙碌。在日常生活中,戴车匠的生活是单调无趣、繁琐重复的,但戴车匠乐观、笑对生活。戴车匠板壁上贴着这样一幅对联:“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4]汪曾祺说这对联在别人那则显得俗气,在戴车匠家却很有意义。戴车匠除了工作十分努力,他爱好抽烟,喝茶,哼老戏,看老鼠、、、、、、作为一个普通的劳动者,生活也自有雅趣。小说结尾,汪曾祺说:“很抱歉,我跟你说了这么些平淡而不免沉闷的琐屑事情,又无起伏波澜,又无熔裁结构,透透逸逸,没一个完……我们那里就是这样的。”[5]汪曾祺的小说世界里,生活是平淡无奇甚至单调乏味的,但笔下的每一个小人物能过得有滋有味。尽管日子再困苦艰难的,但依然乐观豁达,而这正是汪曾祺想向我们传递的生命的光彩。

您需要先支付 80元 才能查看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优先添加企业微信。